证券交易软件 基金:触底反弹后,眼下的豆粕具备继续上涨的条件吗?
年前经历了触底反弹后证券交易软件,豆粕能否开启新一轮的行情?
华夏ETF近日发布短视频指出,豆粕ETF属于ETF,跟踪的是大商所豆粕价格指数。和股市的逻辑不同,豆粕期货的核心逻辑就是供给需求关系,尽管也可能会受到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影响,但在行情的逻辑上相比股市要清晰一些。
比如,从豆粕ETF曾走出的几段大涨行情中,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。豆粕ETF是2019年年底上市的,2020年5月中旬到21年年初有过一轮接近50%的涨幅,2022年7月到2023年年初涨幅一度超过30%,还有2023年的6月到9月期间最大涨幅超过了40%。发现没有在这几段比较有代表性的行情都发生在下半年,这只是巧合吗?
这就要回到豆粕的出处来看了。豆粕是大豆榨油以后的副产品,是国内禽畜的主要饲料,它的上游是大豆。8月到10月通常是我国生猪养殖的补栏季节,为春节的出栏做准备,所以每年4~10月饲料需求是逐步回升的,这是需求端。供给端方面,我国大豆80%以上靠进口,包括美国在内的北半球大豆生长周期下,一般是5、6月开始播种,9月进入收割期,这期间如果遇到天气异常变化,比如干旱,就会对大豆的产量造成影响,所以这期间容易围绕天气炒作豆粕行情。
顺着这个思路,眼下的豆粕具备继续上涨的条件吗?
展开剩余56%华夏ETF指出,2024 和2025年度美豆丰产预期基本已经交易,现在正是上市的阶段。重点看南美,阿根廷大豆产地之前一直受到干旱困扰,现在普遍预期2024--2025年度阿根廷大豆的产量会低于之前预测的5300~5350万吨,而已经开始收割的巴西大豆受多降雨影响,进度明显偏慢。再来看看国内的需求端,每年4~6月和11~1月都是大豆到港数量较多的阶段,对应的4月初和11月初,一般也是豆粕库存见底时刻,眼下看国内豆粕和大豆的库存相比于去年压力已经大幅降低,对比历史同期的话算是中性水平,这样综合看,接下来虽然还不具备马上开启一轮大牛的条件,但国内豆粕一季度的基本面不悲观,豆粕前期的低点短时间内很难看到;并且考虑特朗普正式上任后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了,从中长期的视角看,可以关注豆粕逢低布局的机会。
豆粕ETF上市以来,从标的指数和豆粕主力合约的走势可以发现,有超过80%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展期收益。对应到豆粕ETF的基金资产,实际投资中需要滚动持有豆粕主力合约,多头就会涉及到期货展期,也就是远期合约和近期合约的价格差。除此之外,豆粕ETF的基金资产还能获取部分利息收益,大商所豆粕主力合约的率一般在7%,再扣除交易保证金和结算准备金,其余80%以上的基金资产可以用于投资相对低风险的债券、货币市场工具等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,再加上豆粕ETF和股市的关联度很小,又有抵御通胀的属性,所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,豆粕ETF有它独特的优势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证券交易软件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提供炒股资金 2025年2月4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香水梨价格行情
下一篇:没有了